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

2023-02-22 17:02:10    来源:金羊网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董鹏程 通讯员魏变胜 赵俊杰

图 /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

产业兴则农村兴。广东近日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强调在做好 " 土特产 " 文章中,构建起体现广东 " 三农 " 特色、展现广东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于广东而言,以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为抓手,加快把县镇村发展起来,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带来了更清晰的 " 解题思路 "。当中的关键一招,就是把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县域经济,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县域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在此之前,广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打造的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

目前,全省已建设的 18 个国家级、288 个省级、73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丝苗米、荔枝、菠萝、柚子、蔬菜、畜禽、水产等岭南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了全覆盖,初步实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目标,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导产业逐步成为富民兴村强县的产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守住 " 米袋子 "、丰富 " 菜篮子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产业振兴和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

一组数据极具说服力:广东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018 年突破 6000 亿元、2019 年突破 7000 亿元、2021 年达到 8305.84 亿元,在全国排位从 2017 年第 6 位跃升到 2021 年第 4 位。2022 年 ( 全年预计 )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890.56 亿元,同比增长 5.4%;第一产业增加值 5340.36 亿元,同比增长 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598 元,同比增长 5.8%,快于城镇居民 2.1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至 2.41:1。各项指标一枝独秀,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功不可没。

稳产保供,产业园种出新时期的 " 广东粮 "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广东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等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建设多个粮食、生猪、禽蛋、水产、蔬菜、水果、油茶等产业园,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建设了微生物、竹笋、深海网箱等产业园,实现了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在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中,广东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特别是在粮食方面,广东大手笔投入 20.5 亿元省财政资金,撬动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资金 58 亿元,创建了 40 个粮食产业园,产业园内丝苗米种植面积达到 592 万亩。近几年全省粮食连获丰收,2022 年广东粮食产量达 1291.5 万吨,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生猪稳产保供目标完成,农产品供给稳定有序,产业园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广东大力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做大做强广东特色丝苗米产业。其中,近年来广东重点支持建设的一批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成为推动广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带头用好的品种、好的技术,种出新时期的 " 广东粮 "。

梅州就是丝苗米优势产区之一,广东农业部门在这里一口气布局了 4 个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位于梅江区西阳镇)、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五华县丝苗米产业园。

在种粮大县兴宁,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 2021 年产业园内全年丝苗米种植面积达 20.76 万亩,年产量 9.55 万吨,水稻平均单产达到 465 公斤,显著高于全省亩产 384 公斤的平均水平。近年来,产业园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先后引进了 "19 香 "" 象牙香占 "" 美香粘 2 号 "" 华航 48" 等一批可与泰国茉莉香米相媲美的优质品种进行试验示范,通过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栽培新技术,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水稻品质明显提高,所生产的优质大米供不应求,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青睐,

在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去年产业园的冬种粮食面积已超 6000 亩。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蕉岭县曾发展过冬小麦种植,但由于效益不高、生产周期较长,群众种植热情不高,逐步退出了这一产业。如今产业园的建成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通过机收再生稻技术,产业园引进适合南方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效益,能够实现一年 " 三作三收 "。

强链延链,一块陈皮身价 190 亿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广东近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强调要着力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产业能级提升,抓增收致富,在做好 " 土特产 " 文章中,构建起体现广东 " 三农 " 特色、展现广东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如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具体 " 抓什么 "?会议给出了清晰的 " 解题思路 ",当中的关键一招,就是把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县域经济,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县域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直坚持做好 " 土特产 " 文章,立足特色资源,实现了全省岭南特色产业全覆盖。

在产业园的建设中,明确产业园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齐加工及流通短板,6% 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数字农业,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现代生产要素引入乡村,建乡村产业聚集发展重大平台,把更多就业岗位留给农民。同时坚持生产流通两手抓,建立农产品 "12221" 市场体系,以生产促进流通,以流通拉动生产,近三年来省财政安排 5 亿元专项资金开展品牌宣传,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特色农业 " 小切口 " 推动现代农业实现 " 大变化 "。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 3595 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超过一半。数字农业、智慧乡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传统农业快速向数字农业转型。

单是在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延长产业链、数字化赋能等方式不断拉动增长,新会柑皮、肉、渣、汁、核逐步得到开发利用,使陈皮成了当地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2022 年,新会陈皮位居 "2022 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 TOP" 首位。2022 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 190 亿元。

一块陈皮身价 190 亿元已经令人咂舌,产业园通过三产融合,还将一个柑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目前,当地建成了 " 大基地 + 大加工 + 大科技 + 大融合 + 大服务 " 特色产业园,加快新会陈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 6 大业态,实现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生态、绿色、健康、富民的大产业新格局。

三产融合,茂名产业园把园区建成景区

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一直是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 软肋 "。省委决定在全省实施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并将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作为 " 百千万工程 " 的重点,这是广东再度加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如何破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产业园以平台构建、功能完善、政策落实为抓手,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多模式推进、多利益链接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三产融合 " 主阵地 ",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能够助力构建县域城乡产业融合体系,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企业发展产业,增加了当地税收,产业园吸引了大量人气,推动乡村经济火热。

在英德市连樟村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地着力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形成了集农产品销售与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新模式,拓宽了增收渠道。

茂名市利用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完善冷链仓储、电商服务中心和荔枝加工车间的同时,把园区建成景区,打造了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植资源圃、古荔贡园等,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位于产业园核心区,2022 年与古荔贡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等景点一起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过 150 万人次,目前元坝村荔枝产业年产值 2.5 亿元,2022 年村集体收入达到 63 万元,人均收入 5.9 万元。

联动带农,农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县域崛起,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通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

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广东创新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明确不少于 15% 的省级财政资金以 " 折股量化 " 形式带动农户,省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改善农业生产流通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土地流转、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等,推广种养殖农业保险,构建多种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利益保障机制,带动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截至 2021 年底,产业园共吸引返乡创业人员 5.02 万人,吸纳农民就业 74.01 万人,辐射带动农户 109.00 万户。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69 万元,比建设前增长 27.48%。

在英德市红茶国家现代产业园,茶产业是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茶从业人员 15 万人。近年来,英德市依托地域传统特色,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引入现代要素,大力创建、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有效带动了当地茶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小品种做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成效。目前园区产业园茶园面积达到 13 万亩,2022 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 51.2 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总产值 35.85 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 70.02%,带动农户 3.035 万户,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86 万元。

品牌强农," 粤字号 " 农产品掀起品牌旋风

这个春天,广东百县千镇万村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2023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当中包括 "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壮大丝苗米、岭南蔬果、南药、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粤字号’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 粤字号 " 优势农产品不断出圈,广东丝苗米、广东荔枝、梅州柚、徐闻菠萝、英德红茶、新会陈皮、翁源兰花等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名气响亮。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来,广东着力打造一批 " 粤字号 " 农业知名品牌。

目前新会陈皮区域公用品牌以 983.75 的品牌影响力指数超越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普洱茶等国内知名农业品牌,问鼎 "2022 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 TOP100"。

茂名荔枝区域公用品牌 2021 和 2022 年连续荣获 " 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市场竞争力新锐品牌 " 称号,在品牌带动下,2022 年茂名荔枝鲜果销售收入达 80.7 亿元,同比增长 13.34%;平均售价 7.43 元 / 斤,较 2021 年均价 6.02 元 / 斤增长 23.36%。

徐闻菠萝也在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愚公楼菠萝 " 的基础上,培育出 " 徐闻菠萝 "" 全国 50 名优邮政农品 "" 红土金菠 " 等知名品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 100%。随着农产品出圈的还有当地的景观带,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 " 菠萝的海 " 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还有做足 " 美丽经济 " 的韶关翁源县兰花产业园,2022 年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生产的兰花在参加历届全国兰博会上获得了特金奖 28 个,金、银、铜等奖项 326 个。2022 年,全县网络销售兰花总额突破 7 亿元。

农业品牌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引领发展,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全省产业园区已创建农业品牌 6373 个,比入园前新增 1310 个,通过推进品牌强农,催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领域、创造新需求,品牌强农极大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了以品牌带动产业升级、农民致富。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汪海晏

标签: 现代农业 财政资金 县域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