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爱”与“溺爱”

2023-06-14 13:47:26    来源:江西日报


(资料图片)

原标题:文学批评的“爱”与“溺爱”

一篇中肯、贴切的文学批评会让人读后如含甘饴,如品香茗,如啜佳酿。一是能给作者带来鼓舞,增加继续努力写作的动力,帮助作者廓清写作中存在的障碍,提升创作能力。二是可以给读者提供阅读指引,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中隐含的深层意思,并给予写作方法的借鉴。可见,文学创作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批评的繁荣,离不开更多的文学批评者的持续付出。

衡量一篇好作品有若干标准,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紧凑,过渡自然,立意新颖……如果一篇作品的情感是虚假的,语言是干涩的,结构是混乱的,过渡是突兀的,立意是模糊的,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提倡有感而发,以情动人,文学批评的出发点也概莫能外。文学批评者面对文本,通过凝神阅读,用诚挚的心,满满的爱,沿着作者的创作心路去认真体味,走进文本的深层世界。当自身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时候,才会由衷迸发与人分享阅读感受的愿望。如此写出的文学批评无论是赞扬或是提出异议,都会让人感受到其中洋溢的善意。

笔者之所以赞同“有爱”的文学批评,是因为对某些人提到的“现在的文学批评表扬的太多,说坏话的太少,不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此类论调持不同意见。这主要基于:其一,表扬的内容若不是盲目瞎捧、口是心非,若是符合作品本身存在的客观优势,就应该让其继续闪光,让大家学习借鉴;其二,一个写作者经过冥思苦想写出了作品,如果能受到欣赏和鼓励,就更容易产生动力,提振士气,这比无端地受到打击、批判,效果要好得多;其三,文学批评的目的是帮助作者更好地成长,不是为了打压;其四,一篇让你蹙眉咬牙的作品,不读也罢,即便读了,又何必非要横眉冷对宣泄一番,引起围观;其五,那些所谓为骂而骂的尖酸“酷评”,会对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带来负面影响,会为文友间的良性互动竖起一道冰闸;其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有话为何不能好好说,为何不能真诚地交流?如果真有雅兴,与作者私下交流,或把作品中存在的弱点或错误,写在留言栏中也未尝不可,前提是要有爱和真诚,并且要有理有据。

当然,文学批评的“有爱”不等于“溺爱”。时下的文学批评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网文评论。如“简直是天才之作”,当读者们静下心来细品这篇“天才之作”的时候,发现与天才之作根本挨不上边,甚至是一篇十分平庸的作品;又如“简直是神来之笔”之赞,当读者努力寻找神在何处时,结果找出的却是一大堆错字、别字、病句;再如“我的神,你的作品句句戳心,篇篇精彩”,面对这种高规格的作品评价,认真读完作品后,内容竟然乏善可陈,找不出几处称得上出彩的辞章……这样的文学批评,完全是一种人情评论,一种不计后果的“溺爱”,一种自毁前程的盲目叫嚣,害人害己。

文学批评中的“溺爱”,一是容易使作者产生飘飘然的感觉,会剥夺作者长期深入思考的能力,不利于作者的潜能开发;二是会降低作者对文字的尊重和对文学的敬畏。还会让作者在人际关系中慢慢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样他也就享受不到友情的快乐。历史上“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当下的文学批评中,还存在一种简单粗暴的“胡赞乱批”现象,尤其是一些网络上流行的片面式评论。比如,无厘头地在作品后面的留言栏中出现“佳作、极佳、美文、神作”等敷衍塞责的吹捧;又比如,没有结合实例的“语句好像不通、不好看、缺主题、不美……”等自以为是的批判。上述两种“二极管”式的极简的评论态度,不仅对作者不尊重,也给自己无形中贴上了一张不负责任的标签。

在作文学批评时,尤其是专业的文学批评时,应该谨记有爱心、负责任、看得远、贴得近、想得深、评得准。这是对作者和读者最大的尊重,能给读者以极大的美感和教益,也是对文学繁荣最好的贡献。(寒阳)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